您好!欢迎登录江苏中航重工机床有限公司官网!加入收藏/在线留言

中航重工

型材弯曲、拉弯锻压设备专业制造服务商精工匠制

全国咨询热线:0513-88818500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动态

如何更好的操作滚弯机



滚弯机(又称卷板机)是金属板材弯曲加工的核心设备,其操作质量直接决定工件精度、生产效率及设备寿命。要实现 “更好的操作”,需围绕安全规范、工艺优化、设备维护、质量控制四大核心维度展开,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:

一、操作前:安全与准备是基础

1. 安全防护必须到位
滚弯机属于重型机械,操作前需排除所有安全隐患,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:
个人防护:必须穿戴工作服、防滑劳保鞋,长发需盘入工作帽;严禁佩戴手套(避免手部被卷入辊轴)、围巾、首饰等易缠绕物品。
设备检查:
检查辊轴(上辊、下辊)表面是否有划痕、变形、油污或异物,若有需用棉布擦拭干净(避免压伤工件表面);
检查传动系统(齿轮、链条、皮带)是否松动、异响,润滑是否充足;
检查电气系统(按钮、急停开关、行程限位)是否灵敏有效,急停按钮需测试 1-2 次,确保能瞬间切断电源;
检查液压系统(若为液压式滚弯机):油箱油位是否在刻度线内,油温是否正常(一般 20-55℃),管路有无渗漏。
环境清理:设备周围 1 米内无杂物堆积,通道畅通;工件堆放需稳固,避免倾倒砸伤。

2. 工件与工艺准备
根据工件参数(材质、厚度、长度、弯曲半径)制定合理工艺,避免盲目操作导致工件报废:
工件预处理:
确认板材材质(如 Q235 钢、不锈钢、铝合金)和厚度:不同材质的屈服强度不同(如不锈钢硬度高于碳钢,需更大压力),厚度需与滚弯机额定加工范围匹配(如设备标注 “最大厚度 12mm”,不可加工 15mm 板材,避免辊轴变形);
检查板材表面:无毛刺、裂纹、锈迹,若有毛刺需用砂轮机打磨(避免划伤辊轴或导致弯曲精度偏差);
标记弯曲基准线:用记号笔在板材上画出弯曲起始线,确保与辊轴平行(避免工件 “跑偏”)。
参数设定:
弯曲半径计算:根据公式 R = (D - d)/2(D 为工件外圆直径,d 为板材厚度),确认弯曲半径是否小于设备最小允许半径(如设备最小弯曲半径为 50mm,不可强行加工 R=30mm 的工件,避免板材开裂);
辊轴间距调整:根据板材厚度预设下辊高度(下辊上升高度需略大于板材厚度,确保能压紧板材但不压伤);上辊压力需根据材质调整(碳钢可稍大,铝合金需减小,避免板材起皱)。

二、操作中:规范流程 + 技巧优化,保证精度与效率
滚弯机操作核心是 “循序渐进、对称弯曲”,避免一次性过度压弯导致工件变形或设备过载,具体步骤如下:

1. 试弯:先小范围测试,再正式加工
首次加工或更换工件规格时,必须先试弯(用边角料或同材质小料测试),验证工艺参数是否合理:
启动设备,将试料放入上辊与下辊之间,调整下辊上升,轻轻压紧试料(确保试料无滑动);
缓慢启动辊轴转动(建议用 “点动” 模式,而非连续运转),让试料随辊轴弯曲,观察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要求、表面是否有起皱或划痕;
若半径过大(弯曲不足),可适当增加上辊压力或降低下辊高度;若半径过小(过度弯曲),则减小压力或升高下辊;若出现 “一边弯一边直”(跑偏),需调整下辊水平度(部分设备支持下辊单独微调)。

2. 正式弯曲:分阶段操作,避免 “一次性到位”
滚弯机弯曲是 “渐进式塑性变形”,一次性压弯易导致板材开裂或辊轴过载,需分 3-4 个阶段完成:
第一阶段:预压定位
下辊上升至预设高度,压紧板材,确保板材与辊轴完全贴合,无间隙;启动辊轴,让板材缓慢移动,使弯曲基准线与辊轴边缘对齐,停止转动(定位阶段,不追求弯曲角度)。
第二阶段:初步弯曲
缓慢降低下辊(或提升上辊,根据设备类型),施加一定压力,启动辊轴让板材绕辊轴弯曲 1/4 圈左右,停止后检查弯曲弧度是否均匀,若有局部凸起,需微调压力(凸起处对应辊轴压力稍减小)。
第三阶段:成型弯曲
逐步增加压力,分 2-3 次调整辊轴高度,每次弯曲后暂停,用样板(或弧度规)测量弯曲半径:
若半径偏大,每次降低下辊 0.5-1mm(根据板材厚度调整,厚板可稍大);
若半径偏小,不可直接升高下辊(避免板材回弹),需先将辊轴复位,再重新小幅加压;
不锈钢、高强度钢等回弹较大的材质,需预留 “回弹量”:例如要求 R=100mm,试弯时需加工至 R=95-98mm,回弹后恰好达到 100mm(回弹量需通过经验或试弯积累,一般为弯曲半径的 2%-5%)。
第四阶段:整圆 / 校直(若需)
若加工圆筒类工件(如风管、储罐),弯曲成型后需让板材连续转动 1-2 圈,确保圆周弧度均匀;若加工 “U 型” 或 “弧形” 工件,弯曲后需用校直机构(部分设备自带)微调两端直线段,避免两端上翘。

3. 关键操作技巧:解决常见问题
避免工件 “跑偏”(侧弯):
确保下辊水平度:若下辊两端高度不一致,板材会向高度低的一侧偏移,需用水平仪校准下辊;
进料时板材与辊轴平行:可用直角尺测量板材边缘与辊轴的垂直度,偏差超过 0.5mm 需调整进料方向;
不对称工件处理:若工件两端长度不同(如 “L 型” 板材),需在短边一侧增加辅助支撑(如用千斤顶或定位块),平衡受力。
避免板材起皱(尤其薄板材):
降低弯曲速度:薄板材(厚度<3mm)弯曲时,辊轴转速控制在 5-10m/min(避免惯性导致板材褶皱);
增加辅助压料:部分设备可加装 “侧压轮”,在弯曲时从板材两侧施加压力,抑制褶皱;
调整辊轴间隙:确保上辊与下辊平行,间隙均匀(间隙偏差<0.1mm)。
不锈钢 / 铝合金加工特殊注意:
不锈钢易粘辊:弯曲前需在辊轴表面涂抹专用抗粘剂(或医用凡士林),避免金属碎屑粘在辊轴上;
铝合金易开裂:需降低弯曲速度(≤5m/min),且弯曲半径不可过小(一般不小于板材厚度的 3 倍),必要时可对铝合金进行预热(100-150℃,避免高温氧化)。

三、操作后:质量检验与设备维护

1. 工件质量检验
加工完成后,需按标准检验工件精度,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:
弧度检验:用样板(或数控弧度规)贴合工件弯曲面,间隙应≤0.1mm(精密件)或≤0.3mm(普通件);
尺寸检验:测量工件直径(或半径)、直线段长度,偏差需符合图纸要求(一般 ±0.5mm);
表面检验:无划痕、压伤、起皱,边缘无裂纹(可用放大镜检查)。

2. 设备维护:延长寿命,减少故障
即时清理:关闭电源后,用棉布擦拭辊轴表面,去除油污和金属碎屑;若有顽固污渍,可用酒精擦拭(不可用强酸强碱);
润滑保养:
传动系统(齿轮、轴承):每周加注一次锂基润滑脂(型号 L-AN46);
液压系统:每 3 个月更换一次液压油(型号 46# 抗磨液压油),更换前需清洗油箱;
定期校准:每 6 个月用水平仪校准辊轴水平度,用百分表检查辊轴圆度(若圆度偏差>0.05mm,需联系厂家修复);
长期存放:若设备停用超过 1 个月,需在辊轴表面涂抹防锈油,关闭总电源,覆盖防尘罩。

四、常见故障与应急处理
操作中若出现异常,需立即按下急停开关,排查故障后再重启,避免故障扩大:
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
辊轴不转动 1. 电气线路接触不良;2. 电机过载;3. 传动齿轮卡死 1. 检查接线端子,重新插拔;2. 等待电机冷却(10-15 分钟),减少工件厚度;3. 拆开齿轮箱,清理异物并加注润滑脂
工件跑偏严重 1. 下辊水平度偏差;2. 板材进料不平行;3. 侧压轮未调整 1. 用水平仪校准下辊;2. 重新定位板材,调整进料方向;3. 调整侧压轮压力,确保贴合板材
液压系统漏油 1. 油管接头松动;2. 密封圈老化 1. 拧紧接头(需断电操作);2. 更换同型号密封圈(如 O 型圈)
工件表面压伤 1. 辊轴有异物;2. 压力过大;3. 板材有毛刺 1. 清理辊轴异物;2. 减小上辊压力;3. 打磨板材毛刺

总结

“更好的滚弯机操作” 不是单纯的 “会开机”,而是 “安全为先、工艺精准、维护到位、质量可控” 的综合能力。新手需从试弯开始,逐步积累不同材质、厚度工件的操作经验(如不锈钢的回弹量、铝合金的弯曲速度),同时养成 “操作前检查、操作中观察、操作后维护” 的习惯,才能既保证工件精度,又延长设备寿命,避免安全事故。

上一文章:暂无!

下一文章型材弯曲机安装和维护如何更能延长使用寿命

联系中航重工Contact us
咨询热线:15962745888

公司电话:0513-88818500

公司传真:0513-88706188

公司邮箱:15962745888@163.com

地址:国家级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和顺路